查看原文
其他

“Cityride”深受追捧 “两轮经济”成为消费新亮点

新江北 江北新时空
2024-09-08




去年夏天,一场形似“城市流浪”的“Citywalk”刷爆朋友圈,随之而来的是席卷各个平台雪花般的相关话题和流量。今年,“Cityride”即所谓的“骑行热”似乎有取而代之的趋势,有望接棒成为新的“顶流”。


从出行代步到潮流运动的蝶变

说起自行车,中国人并不陌生。在上个世纪的中国,自行车与手表、缝纫机和收音机并称为“四大件”,是老百姓家中珍贵的物件,一辆辆“二八大杠”承载了专属于中国人的年代记忆。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自行车褪去了珍贵难得的光环,但它亲民、便捷的特点仍旧让它稳坐日常代步的宝座。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对户外运动的热爱,骑自行车作为一项有氧运动回归了人们的视野。“骑自行车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还可以亲近自然、放松心情。”骑行爱好者小王告诉记者,“而且骑行还可以作为一种社交活动,让我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分享骑行的乐趣。”


下班后,骑车穿行在城市道路之间,卸下工作的疲惫;周末时光,相约好友骑行去空气清新的近郊,感受自然的美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了这种生活方式,这种骑行运动,带给人们一种独特的自由感和探索的乐趣。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自行车制造商推出了各种类型的自行车,如山地车、公路车、折叠车、电动自行车等。这些自行车不仅具有更高的性能和舒适度,还融入了更多的科技元素和时尚元素,使其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生活方式。

“骑行热”带动消费市场活跃


据《2023年中国自行车行业调查报告》显示,2023 年是中国自行车市场的“发展大年”,骑行热潮风靡全国,自行车赛事发展重回“快车道”。“骑行热”的持续升温,也带动了消费市场的活跃。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雨花客厅的迪卡侬运动商品店,店中摆放了琳琅满目的自行车,价位从 2000-30000不等,虽然是工作日,仍有不少消费者在咨询、试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入门级产品最受消费者欢迎,专业级产品也有不少顾客咨询。”



记者还注意到,骑行手套、骑行头盔、骑行服等骑行专业设备也备受消费者青睐。随着年轻人对户外潮流的追捧,现在的运动服已经成为了潮流穿搭的重要风格,越来越多的人穿着它出街,而不只是作为运动场景的功能性用品。这在线上消费端也可见一斑,数据显示,今年天猫618开卖以来,“骑行服”在天猫上搜索同比增长 176%,骑行服品类整体销量同比大涨390%。



明星效应和

创意玩法是“助推器”


明星作为公众人物,他们的行为和言论往往能够影响社会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对于粉丝而言,偶像就是自己的“意见领袖”和“行为样板”。这样的带动作用,在商业领域的应用尤为显著,放在骑行这项运动上时,也同样能起到积极的效果。


吴磊是娱乐圈内风评和人气都较好的男演员,他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感染了许多喜欢他的粉丝。在外界看来,吴磊的兴趣爱好很广泛,骑行是他最喜欢的一项运动。2022年以来,吴磊在个人微博中将自己的骑行之旅整理成多个vlog 与粉丝分享,微博话题阅读量22.5亿,讨论量1801.8万,带动了许多年轻人对骑行这项运动的关注。

年轻人对骑行的热情,也让商家嗅到了商机。有着“金陵古风第一村”称号的的江宁佘村,因其风景秀美、骑行路线富有挑战性,是骑行爱好者眼中的骑行版“小川藏线”。近日,佘村 20 余家原创有趣的店铺联合开展了一场名为“‘骑’遇佘村‘啡’尝精彩”骑行活动。

骑行者们到指定店铺领取佘村骑行地图打卡手册以及相关物料即可参与活动。截至目前,小红书app相关活动话题已达近万次浏览。参与活动的骑行者表示:“沿着乡间小道骑行本身就是一种乐趣,加入这样的玩法,让骑行之旅更加有趣了,拍照分享朋友圈引得无数点赞,大家都乐于见到这样的活动。”参与活动的商家们也聚集了人气,销量相比平日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由此可见,有针对性的创意玩法,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双赢”效果。



如何将潮流运动变为

低碳生活新风尚?


如今,越来越多人选择骑自行车通勤、健身,但骑行运动距离成为“大众运动”还有很大的差距。一方面,目前骑行所需的自行车专用道建设还不够完善。近年来,“绿色交通”“公交都市”“慢行优先”成为城市建设的目标,但实际存在的自行车道被占用、道路规划不清晰等现象屡见不鲜,骑行线路的规划和沿线的旅游配套有待加强,亟待相关部门出台系列促进措施、相关规划,推动骑行这类户外体育运动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骑行作为一项进入门槛低,专业门槛高的项目,其消费成本也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据了解,专业自行车高昂的价格除了用材成本之外,更多的是因为国产品牌的影响力有限,让消费者不得不为进口品牌的关税和品牌溢价买单。据悉,2024年一季度,中国出口自行车整车1099.9 万辆,较2023年四季度增长13.7%,出口呈现上扬态势。在自行车“骑”出国门的同时,我们也期待国产自行车能够打造属于自己的、真正有影响力的品牌,把专业自行车的价格“打下来”。






END

来源| 江北新时空深度报道记者 朱葛嫣然 部分图片来源 百度图片

海报| 董波

编辑| 新江北融媒体中心 陈天宇

主编| 江风楚韵

责校| 唐肖春

[版权声明]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侵权处理] 部分图文无从溯源,如涉版权问题,24小时内删除。

[联系方式] 可在微信后台留言


往期精选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江北新时空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